核心挑战:
地形复杂:作业现场位于山坡,场地受限,吊装作业半径紧邻施工道路。
盲区巨大:履带吊驾驶员视野有限,根本无法完全掌控地面数百平方米区域的情况。
多班组协同:吊装过程中,地面指挥、锚固、辅助等人员众多,沟通协调风险高。
风速突变:山区风速变化快,对吊装稳定性构成威胁,需实时预警。
智能周界监控系统解决方案
该项目引入了一套集感知、分析、预警于一体的立体化安全监控系统:
电子围栏(虚拟防护墙):基于高精度GPS和北斗定位系统,在履带吊作业半径内设置多重虚拟警戒区域(预警区、核心危险区)。
智能感知层:在履带吊吊臂、配重等关键位置安装毫米波雷达和AI智能摄像头。雷达不受天气、光线、扬尘影响,实现全天候、远距离移动物体探测;摄像头则进行视频复核和人员行为分析。
声光预警层:在作业区域周界部署多个智能声光报警塔,一旦触发警报,立即发出强烈的视觉(爆闪灯)和听觉(高分贝警报)警告。
该系统在本次吊装实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:
主动预警,避免事故发生:在一次吊装过程中,一名后勤人员为图方便,试图穿越封锁区去拿取工具。在其距离预警区还有5米时,雷达精准探测到移动轨迹,系统自动触发其所在区域的报警塔闪烁鸣笛。该人员立即止步,一次潜在的重大闯入事故被化解于无形。
消除盲区,驾驶员“开了天眼”:驾驶员驾驶室内的终端显示屏,可清晰看到系统勾勒出的整个作业区域的实时动态俯瞰图,人员和设备的位置以光点形式清晰显示,彻底告别了“盲吊”时代。
全程记录,安全可追溯:系统自动记录所有报警事件的前后视频、时间、位置信息,为安全复盘、责任界定和人员培训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,实现了安全管理从“人为经验”到“数据驱动”的跨越。
这个实例证明,在现代化工程建设中,安全不再是单纯依靠规章制度的约束,更是尖端科技赋能的结果。履带吊智能周界防护系统,将传统的静态、被动的安全防护升级为动态、主动、可预测的智能化防控,它不仅守护了人员的生命安全,更保障了巨额资产和项目工期,是大型工程迈向“智慧工地”不可或缺的核心一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