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桥梁施工中,架桥机过孔堪称风险最高的环节之一。传统作业模式高度依赖人工经验判断,存在视线盲区、数据滞后、响应延迟等诸多隐患。如今,智能安全监控系统正以科技之力重构安全边界,通过多维度感知与智能决策,实现全流程精准管控。
系统集成毫米级精度倾角传感器、风速监测仪、载荷传感器及位移编码器,实时采集架桥机纵向/横向位移、支腿垂直度、主梁应力、吊具摆幅等12项核心参数,可在架桥机微小倾斜时立即感知;风速仪响应时间<0.5秒,当风速超5级(10.8m/s)或倾斜角达临界值(如前支腿垂直度偏差>2°)时,系统自动触发三级报警机制——驾驶室内声光报警、操作手柄震动反馈、远程管理平台弹窗提示,同步推送预警信息至司机终端与云端。
在架桥机前后龙门、支腿关键部位部署4K高清摄像头,采用广角镜头与夜视增强技术,覆盖半径达50米的作业区域。视频流通过5G无线传输技术实时投送至驾驶室三联屏(主屏显示前视画面,副屏分屏显示后视与支腿状态),同时上传至云端管理平台。操作人员可360°拖动画面观察设备姿态,远程管理者通过手机端即可调取48小时内的历史影像,支持倍速回放与关键帧标记。通过图像拼接技术生成全景视图,解决传统监控的视角局限问题。
针对过孔时前高后低导致的失稳风险,系统采用无线倾角传感。当倾角传感器检测到主梁纵向倾斜>1.5°时,智能调平模块自动计算各支腿补偿量,同时液压系统提供辅助支撑力。结合载荷传感器数据验证支撑可靠性,若单支腿受力超过额定值80%,系统立即暂停调平并报警。通过激光测距仪实时校准主梁轴线与桥墩中心线的偏差,确保主梁始终处于安全受力状态。
所有运行数据同步存储至本地监控仪与云端服务器,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设备报告。平台可追溯单次过孔的全流程数据(包括参数曲线、视频片段、报警记录),支持按时间、设备编号、报警类型等多维度检索。此外,平台集成BIM模型,可直观展示架桥机与桥梁结构的相对位置,辅助制定最优施工方案。该方案使架桥机事故率降低68%,作业效率提升40%,真正实现“安全与效率”的双赢。